艺术的瑰宝——烙画
烙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源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
以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不断的发展传承之中,
愈现其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为我国传统艺术上不朽的传奇。
最早的记载出于晚清末年李放编著的
《中国艺术家征略》。
烙画,
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等,
是一种利用碳化原理,
通过温控技巧,
用温度在摄氏300至800的铁钎代笔,
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而形成的一种珍贵稀有的画种。
在作画时,
烙画擅长用巧妙的表现手法
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在模板上烙出深浅不同的褐色图案。
而这褐色图案,
也正在千年的传承发展中,
融合传统民族风格和新的创作技巧,
为烙画艺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烙画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
烙画技艺
1、材料
早期的烙画因葫芦、木材等材质厚实且硬,
为便于烙制,
一般在木板、树皮、葫芦、丝绢、宣纸等材质上烙绘。
而选取怎样的材料来进行烙制,
则基于画家们对烙画图案的需要。
木板上,
由于不用担心烙坏材料,
画家们可以通过对烙画工具的力度控制,
来呈现出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烙画画面;
在宣纸上,
鉴于担心烙制过程中毁坏烙画材料,
画家们在宣纸上不会使用过大的力度,
由此,
宣纸上的烙画常为淡雅与古色古香表现形式。
2、工具
早期的烙画工具,
一者是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后进行烙画。
一者是用火钩子之类的铁器,
在炭火上加热后进行熨烫,
把粗细不同的钢筋一端磨制成各种形状
或焊上一块厚铁板,
再将铁板制成烙铁的形状,
然后磨平,放在炉火里烧便可用来烫画。
不过,
这种古老的烙画工具也为绘画不少麻烦,
例如因无法控制烙铁的烧制温度,
画家们在烙画时难以控制烙绘力度,
或在力度深浅上容易不慎出错,
或在烙制中烫坏烙制材料。
因此,随着制作工艺和工具的不断改革,
出现了能保持相对恒温,
任意调节烙铁温度的电烙铁和电烙笔。
同时,新兴烙制工具的诞生,
也在烙画技艺中产生了愈加丰富的“笔法”,
如毛笔中的顿挫、点飞、磨擦、勾勒,
为烙画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3、技法
虽然烙画制作中,
因烙制的方式限制,
并不能在画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
但是通过烙制深浅与烙制技法的变化,
能使单调的颜色凸显出复杂而精美的画面。
烙画讲究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在技法上,
润色、烫刻、细描、烘晕、渲染是常用的技艺。除此之外,
在控制火候和力度的同时,
烙画的笔法中也产生了类似中国画技法的点、勒、擦、染等手法。
4、烙画
在题材异常丰富,
大致分为8个系列,20个品种,上百个花色。
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山水风景,
烙画是一种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的民间技艺。
在这种家族式的作坊中,
烙画技艺得以延续发展并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就笔者而言,
烙画最精妙之处,
在于它将人的智慧和技艺与大自然巧妙地合二为一
在木材选材上,
木材上的木纹有的似细水涓流;
有的似烟云缭绕;
有的似崇山峻岭;
有的似碧波万顷。
于是,在这不加雕饰纹理之上,
画家再辅以人类智慧,
或寥寥几笔画龙点睛,
或配合这山泽水涟,再创图纹,
正以这“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将绘画工艺与传统文化巧妙配合,天衣无缝,
正是烙画的精妙所在。
Copyright © 2022 创点文创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22029163号-1